一、儿童手工面花做法?
1.发好的面团一块,充分排气、揉匀,揉至光滑无气泡
2.红枣提前浸泡,洗净
3.分成五个小剂子,一个要比一个大
4.除最小的剂子以外,其他四个擀成圆饼状
5.第一层的圆饼周围用裱花嘴刻出花纹,挨个排上红枣
6.中间用剩馒头片填起来
7.第二层用新梳子压出花纹
8.放在第一层上,
9.排上红枣,中间放剩馒头片
10.第三层用刀沿圆饼周围切数刀,捏出花瓣状
11.放在第二层上,排上红枣、馒头片
12.第四层用刀和裱花嘴刻出花纹
13.放在第三层上,排上红枣、馒头片
14.再来做最后一层,最小的剂子搓成长条
15.卷起来
16.用筷子一夹
17.用刀切成花瓣
18.放在第四层上,最上面插上一个红枣,美丽的花嬷嬷就做好了。
19.用同样的方法,和一块南瓜面团,就变成黄金花馍馍了。
20.做好的花馍馍用刀铲起放入蒸锅,饧好以后蒸二十分钟,焖五分钟就可以了
二、手工面煮法?
原料:虾仁、香菇、油菜、葱丝、姜丝、辣椒面、食用油、盐少许。
做法:
1、锅里放油烧热,放入姜丝、葱丝爆香。
2、之后依次放入香菇、油菜、虾仁炒至将熟。
3、锅中加入适量开水,等汤再次沸腾后放入之前做好的手擀面。边煮边用筷子将面条挑散,避免粘连。
4、面条煮熟即大功告成。
三、手工面做法?
面食是北方地区的人们饮食中的主食。面食的种类很多,就面条的做法大的分为两种,即手工面和机器面。手工面包含的范围大多,例如:手擀面,挂面,扯面,拉面,刀削面,棍棍面...等等。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吃手擀面,这种面劲道,口感好,且易消化,老人孩子都爱吃。
做手擀面时,先取一斤小麦面粉放在面盆,再加适量的温水,用筷子拌一下,然后再团成面团,上面盖上盖子或薄膜,静置10分钟,再把面团揉一揉,用挂面杖推开成薄厚均匀的大面片(园的),这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可把大面片切或宽、细不等的条形,就成了。最后在烧开的水中,放入切好的面条,煮沸,出锅,再加上可口的佐料,就可以开吃了。。
四、为什么都说手工面比机器面好吃?
谢邀。
首先我想说的观点是:
1,对于手擀面来说手工面和机器面的差异并不大,面好不好吃,和机器做的还是手工做的,几乎没有关系。很多观点所说的手工面比机器面好吃,实际上应该解释为拉面比手擀面好吃,或者手擀面比劣质机器压面好吃。2,大多数地区人对面条的共同偏好是硬、细、匀,机器显然比人工更易做到,并且各地人们一直在用人工模仿机器。
1,面好不好吃,和机器做的还是手工做的,几乎没有关系
很多人其实混淆了,口感的差异,是由于制法的差异,还是由于工具的差异。
比如从绝大多数情况(山西省以外)来看,手工面大致分为两种:手工拉面和手工擀面,而机器面大致上只有一种,即机器压面。
而手工拉面之所以比机器压面好吃,并不在于它用了手工,而是因为它是拉面,拉面的特性就是面筋长,弹性好,这样特性在通常地区人群的审美看来,都是优于手擀面的,更优于劣质的机器压面。目前看机器拉面的技术还不完善,但是我相信如果机器拉面完善成熟,一定是比普通手擀面好吃的。
对于大多数的北方人来说(山西人除外),面基本是越筋道越好吃,拉面的口感更筋道有劲,手擀面次之,而市场上售卖的机器面,通常出于成本和效率方面的考虑,面是和面机搅出来的,也不醒面,放到架子上随便一压,压成条形就算完,因此质量比较次,自然不好吃。
因此,这样的比较下,得出的好吃程度排名是:拉面>手擀面>机器压面,而事实的真相,或许应当是:拉面>手擀面>劣质的机器压面。
因为机器压面只要不偷工减料,是完全可以达到手工擀面的“技术指标”的,甚至在硬度,薄度,均匀度等方面,都比手工面条更有优势。因此,面是机器压的并不是造成面不好吃的原因,偷工减料才是。
劣质的压面,大多数是和面是瞎和的,不醒面,压的次数不够多,不够均匀等等问题,本身筋道程度就很差,再加上面馆里常常把压好的面放很久再煮,这时的面条或者失水严重变干变脆,或者醒发过久弹性尽失,因此不好吃。而至于有人说手擀面有灵魂,有汗水,有爱什么的,这些都是玄学了,说的人自己都未必相信。
2,大多数地区人对面条的共同偏好是硬、细、匀,机器显然比人工更易做到,并且各地人们一直在用人工模仿机器
客观上讲,手擀面多数厚薄或粗细软硬不均匀,在大多数地区人(山西除外)的审美眼光来看,这是减分项,大多数地区人对面条都有一条基本要求是细且粗细均匀,而机器显然比手工更能满足这一要求。
手工的特点,就是有一定的不精确性,毕竟纯人工很难做到把一块面擀成一张各处都厚薄非常均匀的面片,同样也无法精确做到切出的面条一样宽窄粗细,而机器则可以精确控制,这个是机器的优势。
南方很多有名的面都使用了机压面条,只要不偷工减料,都是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的:
苏式面讲究六道轮回,意思是要压六次,与很多小店售卖的只压一次两次的劣质机压面相比,自然口感要好上许多倍,肠旺面
而事实上,很多地区的面食,在制作手擀面的时候,为了更硬更细更薄、为了切得更均匀,也是千方百计地在用人工“模仿”机器的手法和工艺(或者说,在“追求达到机器面的成品指标”):
比如陕西的刀犁面,实际上就是比着擀面杖,把擀好的面片划成条形,这个就有些类似压面机的裁面过程,并且比徒手切更好控制,更整齐,更均匀。
甚至很多著名面食已经在逐步改良变为使用机器压面了。
如原本用手擀的岐山臊子面饭馆,现在也趋向于使用压面机来做面条
中国面之旅(第9集) 拜访陕西岐山面而安徽板面、河南烩面等,随着进一步的商业化、连锁化,原本手工拉面是标准的配置,而现在机器压面也逐步成为了越来越多商家的选择。
而兰州牛肉面,实在是机器压面与拉面的口感差异太大,实在是无法用压面机代替人工拉面,但是我想,如果能有效果很好的“拉面机”,那兰州牛肉面逐步推行机器化也是早晚的事。
总而言之,机器是不止是为了解放双手,提高效率,机器更重要的是能完成人工完成不了的事情,机器就是工具而已,现在人工智能都是大趋势,为什么要排斥面条的机械化呢?
下边说说山西
山西在机器化程度方面的情况,和外边比较不同。对于山西人来说,面的制法要多一些,除了各地都有的手擀面和拉面两大类以外,削面、河捞、剔羹、擦羹、捻圪朵儿、搓鱼鱼、抿羹、小拉面,等也都很常见,但山西人家里几乎没有人会吃机器压面。
论其原因,很多人觉得是因为山西人不喜欢机器面,而以我晋中人的视角来说,至少在晋中盆地,这是个误解,事实上山西人并不是排斥机器面,而是因为我们本身就不太喜欢手擀面,而且对于家庭三五个人的量来说,机器压面并能不比手工省多少事或省多少时间,完后机器还不好洗,一般人家不会为了一个十天半个月才吃一次的面,专门买个机器摆在家里落灰,而本地的饭店呢,通常以拉面削面剔尖为主,而机器面,怎么也还是不如手擀面,何况手擀面本身也不那么受待见。
山西的面做法多,口感也各异,对于晋中很多地区的家庭来说,手擀面在日常三餐大概最多只能占到10%,不超过20%的份额,另十几种常见的面的制法瓜分了人们的主食餐桌,比如刀削面、河捞,剔羹(剔尖)、小拉面、擦羹(擦尖)、拖叶子,等,都是不用案板不用擀面杖,比较快速就能做好的面食,而费时费力又口感比较呆板的手擀面,自然不是那么占主导地位了。
但是,山西人排斥机器面吗?如下图,这个古老的河捞床,不正是传统的压面机吗?这东西在晋中盆地传统家庭,是家家必备的。
并不是只有通电的机器才算机器,手动的机器也不能忽视,对吧?
通电的也有,比如下边这种:
“机器人”削的面,当然也属于一种机器面了,虽然机器人目前只能做勾刀面无法做出传统削面,但是机器人做的勾刀面,和人手工做的几乎是没有差别的。工程技术在发展进步,相信很快就会应用到这里,让“机器”也能做出传统瓦片刀的削面。
观点:机器无非是一种工具,手动也好电动也好,都是既为了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实现很多人工无法完成的操作。山西的面食的丰富多样,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工具。
如擦羹(擦尖):
而抿羹(抿尖)就更明显了:
这个全程不用沾手的抿羹,只要面团合适,再掌握了合适的力度角度,是手工抿还是机器抿,其实真差别不大吧?
此外,还有剔尖
剔尖面的做法_土豆视频如上几种,都是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工具制成的面食,但是能做这几种面的机器,目前似乎市面上还见不到,只有刀削面的机器化有很多人在做了,剔羹(剔尖)的机器如今也有很多人在研究,只是似乎效果还不是很好,有待改进,比如下边视频里的山西大爷:
《我爱发明》 20180202 疯狂剔尖侠我是支持并期待更多各种种类的制面机器的,比如楼上西贝君提到的莜面搓鱼鱼,或者推莜面考老老(莜面卷儿)等,如果能用正确的和面方式,用机器模仿手工的手法,搓出来、推出来的,是不会与同种的手工面有很大差距的,怕的是你拿压面机做,压出来的,只仿了形状。
山西人不那么喜欢机器面,其实问题在于目前市面上的压面机做不出大多数的山西面食,机器只能做出压面(仿手擀面),无法满足山西人民对面的口感的多样化需求。
五、儿童手工窗花?
1.准备好笔、剪刀和一张正方形的纸。
2.把正方形的纸对角对折。
3.然后左右两角再次对折后展开。
4.然后把三角形分成3个份。
5.左边角沿着折痕折叠。
6.右边角也同样折叠。
7.然后沿着中线折叠。
8.画上图案。
9.把阴影部分剪掉。
10.然后慢慢展开,这样儿童手工剪纸窗花就完成了。
六、儿童围栏手工?
1.首先将纸壳箱剪出十个10厘米长、4厘米宽的长方形。2个10厘米长、6厘米宽的长方形。2厘米宽的细长条总共要104厘米。
2.然后再把小长方形都剪出箭头,像篱笆一样。
3.接着用胶带固定成篱笆花盆的样子。再用针线加固一遍。
4.随后用蓝色和黄色调出草绿色。
5.之后在栅栏上画上草。白色颜料点出满天星。栅栏就做好了。
6.最后放几个八宝粥瓶子插上花即可。
七、手工包包儿童?
1.先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将纸张的四个角沿着对角线对折,然后在展开。
2.将两个对角分别向中间对折。
3.展开,将下面的角向上折和上面第一次留下的折痕对齐,展开,上面的角也按照相同的方式对折展开。
4.将上下两个对角沿着中间的折痕对折重合在一起,再将下边往上翻折一小部分。
5.把左右两边的两个角分别与内部的第二根折痕对齐,然后在展开。
6:分别把上下两个角折向中间第二根折痕处。
7:把纸张翻过来,把上下两个角对齐。
8一其中一个角沿着中间第二根折痕向下折,然后翻向另一面,将上下两个角对齐。
9:把上一步折过去的角展开,然后把展开的两个角分别向中间的第二根折痕折去。
10:展开,在逆时针旋转90度,分别把左右两个角向第二条折痕折。
11:在展开,将左边沿着上面部分第二条折痕竖立起来,右边沿着中部靠右的折痕竖立起来,在将上侧和右侧相交的部分,沿着折痕压入内部,与右面贴合,在将上面的角向下折。
12:另外一边也是按照相同的方式操作。
13:把一侧的正方形往下压,在把上面的角往下折,盖住即可,在把角展开,展开的角往里折一点点。
14:在上一步的折痕处往前一小部分,在再折出一条折痕,注意这两条折痕稍微折窄一点。
15:再取一张长条形的纸,用来作手提带。
16:现将两条长边分别往里对折,留下折痕,然后在纸条上面,涂满胶水或者双面胶。
17:在沿着中间的折痕往里折。
18:将纸条两端,分别向中间折一小部分,将中间弯曲成弧形,在将两头涂上胶水。
19:分别粘在两侧,调整好位置,将翘起来的部分也粘上胶水,这样一个漂亮的手提包就做好了,可以尝试不同颜色的纸,折贴出五颜六色的手提包放在一起是不是很漂亮呢。
八、儿童做手工?
准备彩纸、铅笔、剪刀、胶棒。
2.把彩纸从下往上翻上去一段距离,按出折痕,再打开。
3.用铅笔在彩纸的中间画两只眼睛。
4.再用铅笔画一条弯弯的道,表示笑嘴。
5.用剪刀把折痕以下的部分剪成均匀的小条,这些小条当作章鱼的触角。
6.用铅笔在每个小条上画出四个小圆圈,表示章鱼触角上的小吸盘。
7.用胶棒在彩纸的右边抹上胶。
8.把彩纸卷成卷,两侧边缘粘在一起,围成一个圆柱,当作章鱼的头。
9.把所有的小触角折成与头部垂直的角度。
10.用手把每个小触角卷弯一些,小章鱼就做完了。
九、儿童手工手机?
第一步:把材料准备齐全。
第二步:用红色的彩纸把纸盒子包裹住。
第三步:背面用双面胶粘好。
第四步:用蓝色的彩纸剪出来,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用彩笔把边缘弄个彩框。
第五步:在长方形的上面画上九宫格,把数字标好。
第六步:在后面沾上双面胶,现在一个手机就做好了。
十、儿童diy手工?
1/8
取出一张蓝色纸,在蓝色纸上面画一个“o”(圆)。
2/8
用儿童剪刀将画好的"o"(圆)剪下来,中间对折,然后半打开,保证能立在桌面上。
3/8
取出一张黄色纸,将两边对折,在折痕处起笔画半个心形的形状。
4/8
然后用儿童剪刀按照图案剪下来,打开。
5/8
用黑色笔在心形的尖涂黑作为嘴巴,分别在两侧画三个直线作为胡须,在心形两侧的中间位置画两个“●”(小圆圈)作为眼睛。
6/8
将画好的心形图案,上边两个半圆折一下,这出一个90°角作为耳朵,将弄好的老鼠头贴在立体的圆形的一端。
7/8
用儿童剪刀,剪一个细一点的长纸条。
8/8
将长纸条从一端卷起来,然后在另一端抹上胶,粘在老鼠的屁股上,一个会动的小老鼠就制作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