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四大名茶制作奶茶那个更好?
提问的是做茶饮研发的?
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太多,做研发要有系统性的知识。
严谨的提问应该把其他变量的东西确定下来。
1.奶源使用什么:常温奶 鲜奶 植脂末 还是其他什么奶源?
2.加不加糖?使用白砂糖 还是冰糖 还是果糖或者是其他代糖。
这四大红茶各有特色,原料和产地更是千变万化,没有多大的可比性。
祁门红茶是传统的中国高香型红茶,香味高扬持久,春茶芽型为佳。
大吉岭红茶,和祁红一样是小叶种,香气高扬,香型比较多,和祁红一样用来做奶茶的很少,一是贵,而是香味太突出反而适合清饮。
斯里兰卡红茶现在一般叫锡兰红茶,风味强劲刺激,切调味茶较多,港式奶茶用得多。
阿萨姆红茶焦糖和可可风味比较突出,滋味浓烈,台式和内地市面上的奶茶大多用的都是阿萨姆,同样春茶和夏茶差异巨大。
如果不是做茶饮研发的,那就可以随便试试。
喜欢滋味浓烈的选阿萨姆和锡兰,喜欢品质和高香的用祁门和大吉岭。
二、揭秘奶茶界的“四大名店”
奶茶品牌的历史与发展
随着快节奏生活的蔓延,奶茶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从最初的简单奶茶口味发展到如今的百花齐放,消费者在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时,经常会困惑于该选择哪家奶茶店才能品尝到最正宗的美味。
四大名店盛行的原因
四大名店的出现,给了喜爱奶茶的人们新的选择。这四大名店包括了华味亨、喜茶、丸作和奈雪的茶。它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并成为风靡全国的奶茶品牌,原因有很多。“鲜奶茶、珍珠奶茶、奶盖茶”等系列产品,都得到了顾客们的广泛认可和喜爱。
各大品牌的特色分析
- 华味亨:作为老牌奶茶品牌,以其独特醇厚的奶香口感深受顾客喜爱。
- 喜茶:凭借科技感十足的品牌形象和创新口味,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 丸作:以其颗粒饱满的手作珍珠和细腻口感的奶盖茶而备受推崇。
- 奈雪的茶:定制茶饮、精选原料以及严格的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奶茶界的一匹黑马。
结语
每个奶茶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而“四大名店”则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值得顾客们一试。无论你更偏爱浓厚的奶香还是清新的茶香,这些品牌都能满足你的口味。探索不同品牌的差异,或许能让你找到最爱的奶茶。
感谢您看完了这篇文章,相信通过这篇文章,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奶茶行业的一些知识,并且更好地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奶茶品牌。
三、四大名城是哪四大名城?
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连接中西方的古老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为都时间长达千年以上,其中,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周、秦、汉、隋、唐时代均以此为都城。
南京: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南京位于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 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四周低山盘曲,山环水绕,自然风貌独特。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气势雄浑、景色秀美。
洛阳: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有5000余年的文明史,4000余年建城史和1529年建都史,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邙山古墓群与天子驾六震惊世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一词便源自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北京: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贯穿五大河,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四、广东四大名山四大名寺?
广东四大名寺,分别是肇庆鼎湖山庆云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梅州灵光寺。
庆云寺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寺院颇具规模,占地面积1700O平方米,有殿堂房舍100多间,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
五、四大名著为什么是四大名著?
深层的原因我认为大家分析的都是头头是道。我只想说最直接原因,四大名著的这个称呼是近代的产物,之所以叫四大名著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这四本在近代时是出版量巨大的作品,然后文学出版社率先给了个头衔“四大名著”系列丛书出版,之后出版社跟着效仿所以到了现在大家都约定俗成的称呼这四本为四大名著。
以下为转载,内容请自行思考观看
1949年之前,没有“四大名著”之说
在中国,用“四大名著”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常识从建立到流传,至今不过数十年而已。
古人有把若干个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个总称的习惯。比如明朝时,王世贞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列为所谓“宇宙四大奇书”,冯梦龙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到了清朝,金圣叹评“天下六大才子书”,包括《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研究白话文学史的胡适则说,“吾国第一流小说,古唯《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这几种说法中,没有一个同时列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书。
简言之,1949年前,并没有“四大名著”这一说法。
金圣叹所评“第五才子书”《水浒》
1949-1966年,四本书印数很大,但仍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
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由冯雪峰任社长、总编辑。他上任之初,提出四项出版计划,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及民间文艺”。随后,配有出版前言、注释条目,并由沈尹默题写书名的《水浒(七十回本)》(1952年9月)、《三国演义》(1953年11月)、《红楼梦》(1953年12月)、《西游记》(1954年6月)相继问世。①
在《水浒》出版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各大学、中学、报馆、图书馆、研究所,甚至一些演剧队都纷纷邀请该书的责任编辑聂绀弩去做报告,北京旧书摊上早曾廉价抛售的古旧小说,价钱顿时提高了,人们普遍议论,‘看来共产党还是需要过去的文化的’。仅仅《水浒传》一书的出版,就改变了社会上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糊涂观念……”②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短评,名为《庆贺<水浒>的重新出版》。
这几本书在当时能点校刊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53年7月,在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组的会议上,郑振铎转达周扬的指示:“及早把最流行的小说如《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全面地介绍出来,即重新出版。”但《金瓶梅》直至1985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点校版。《金瓶梅》被冷落,与毛泽东的态度有关,如其所说,“《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③
依照相关统计,1949年10月—1966年4月,《水浒》印了267万册、《三国演义》印了646万册,《西游记》印了379万册,《红楼梦》印了284万册,是当时古典文学类图书中印量最大的几种。④由此可见,这几部古典小说的出版,在当时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195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被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并无“四大名著”之称
“文革”期间,这四本书被特许出版,渐有“四大著作”之称
至“文革”爆发,图书出版被严重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几部古典小说也在封存和不允许发之列。⑤针对这种不正常的出版状况,1971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做出批示,“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图书都烧了,我看烧的结果就是后悔,应该选择一些旧的书籍给青少年批判阅读,使他们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来的……把《鲁迅全集》和《红楼梦》《水浒》等古典名著封起来干什么?这不是滑稽得很吗……有些旧书可以重印,图书馆应该清理、开放。”⑥在这里,周恩来提到《水浒传》和《红楼梦》时,使用了“古典名著”这个词。
得到风声的沈从文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如今年能度过夏秋三关,到四史印出发行时,和传说廿八种旧书解禁中《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大著作,为加点新注解供编注参考,倒比较近于实事求是。”⑦沈从文将这几本书称为“四大著作”,与“四大名著”的说法已比较接近。
不久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央要求各地书店投放《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显示中国图书市场的繁荣。然而,此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新华书店总共只存有这四部书3800多部,不敷使用。于是中央通知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将这些书向尼克松将要访问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别投放1000部、700部、400部,其他15个城市各发20—50部,并规定“只卖给外国人,不供应国内读者”。⑧
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响。周恩来指示:“马上通知上海、杭州,不能那样办,那样办是错误的。如果没摆出来就不要摆了,已摆出来,卖光算了。”这几部小说随即重印,至1972年4月,《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印了20万部公开发行;到年底,这四部书共计印137万部;1973年,《红楼梦》又加印50万部,依旧供不应求。1972年以来,内地还从海外进口了大量古旧书籍。以“四大著作”为例,仅1973年春节后半个月就邮寄6909部;1973年10月12日—20日邮寄11190部。⑨
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要求,对《水浒传》“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15日凌晨,国家出版局就收到姚文元传达的指示,很快北京、上海等各地,出版了大量各版本的《水浒传》。⑩由于“书荒”的原因,“四大名著”几乎成了人们的必读书。在“1978—1984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中,位列前三名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排在第五名。
尼克松访华,游览长城
及至80年代,“四大名著”的说法才流传开来
上世纪80年代,“四大名著”的说法已经流传开来,如1981年出版的郑国铨等编著《文学理论》一书中,说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将纷纭繁复的生活事件……组织在一个完整的大厦之中。”1983年红旗杂志文艺部编的《论文艺与群众》中,收有一篇署名田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所以成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同它们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是分不开的。”
使用“四大名著”名义出版这几本小说,则是90年代以来的文化现象,较早的有《漫画四大名著》(长征出版社,1995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合订珍藏本)》(海天出版社,1996年)等。进入21世纪,在名字上加冠“四大名著”的书,从小说丛书到研究论著,就更是汗牛充栋了。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注释:
①《人民文学出版社六十年图书总目(1951-2011)》,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109页;②陈早春:《略论冯雪峰的编辑出版工作》,见于宋应离等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 第5辑》,第475页;③《毛泽东谈<红楼梦>》,见于童庆炳等编《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39页;④⑤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博士论文;⑥方厚枢:《当代中国出版史上一次特殊的会议——记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中国出版史话新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71页;⑦《沈从文复史树清》(1971年6月9日),《沈从文全集》第22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515页;⑧⑨⑩方厚枢:《古典小说名著出版史话》,《中国出版史话新编》,第152、153页。
六、为什么四大名著叫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其实写的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师徒四人代表着不同的性格。
七、四大名旦的秦腔四大名旦?
秦腔四大名旦分别是国家一级演员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
李梅,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副团长。主工正小旦,谙熟秦腔、眉户、碗腕腔,人称“三门抱”。
李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的主,主工刀马旦、正旦,谙熟秦腔、眉户、碗腕腔等陕西剧种。
齐爱云,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师承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兰鱼,主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戏路广,文武兼备)
柳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
八、四大名绣,四大名扇,四大名花,十大名茶各是什么?
四大名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河南洛阳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昆明的山茶。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华山、泰山、嵩山、衡山、恒山。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
四海:东海、南海、黄海、渤海。
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
四大名亭: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长沙的爱晚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
四大书院:岳麓(今湖南善化岳麓山)书院、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嵩阳(今河南登封)书院、应天(今河南商丘)书院。
十大名胜古迹: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
九、四大名茶?
中国四大名茶分别是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
①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②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
③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
④安溪是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
十、四大名刹与四大名寺的区别?
有区别,刹专指佛教寺院,寺的范畴就大了,如伊斯兰教清真寺等。
中国四大名刹分别是指:1、山东长青县的灵岩寺。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山东省长青县,泰山西北处。2、浙江天台国清寺。天台宗祖庭,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三里。晋宋时名僧多在此山修习禅定。3、湖北江陵玉泉寺。玉泉寺在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东南麓。4、江苏南京栖霞寺。栖霞寺又名栖霞精舍、功德寺、妙因寺、崇报寺、虎穴寺等,位于南京市东北二十余公里处的栖霞山上,为江南三论宗的发祥地。
中国四大名寺是指:1、嵩山少林寺 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2、洛阳市白马寺 东汉永平十一年(68)创建,为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庙。3、苏州市寒山寺, 创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杭州市灵隐寺 相传为东晋咸和三年(328)印度高僧慧理创建。